1. <ul id="y1npg"></ul>

      1. <ul id="y1npg"><th id="y1npg"></th></ul>

          •  聯(lián)系電話:0915-3356512
          •  投稿郵箱:news@akxw.cn
           > 文旅 > 散文詩歌
          鄉(xiāng)下老屋志
          2024-01-26  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

          李春芳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我家住的地方叫唐家院子,老屋建在石梁上,處于院子最外面的一排,土木結(jié)構(gòu),泥巴墻,石板瓦,樓上住人,樓下養(yǎng)畜。從對門看上下兩層,推窗亮閣,進到屋里又矮又窄,屬于陜南山區(qū)民居最典型的吊腳樓,修建于20世紀60年代。經(jīng)過半個世紀的風霜雪雨,墻壁已是千瘡百孔,滿目滄桑,留在我們心頭的,是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老家地處秦巴山區(qū),所在的生產(chǎn)隊由幾個自然村落組成,每個院子多則七八戶,少則三四戶。大院子的房屋戶挨戶、房靠房,雖雜亂無章,但錯落有致,外面分不清房子是哪家哪戶的。院子之間相隔七八百米,隔著山溝和山丘,站在院壩可目擊幾個自然村落,傳遞信息只需一聲吆喝,有呼必有應(yīng)。傍晚東邊的狗朝著西邊叫,一只狗發(fā)聲會引發(fā)整個山溝的犬吠呼應(yīng)。凌晨東頭的公雞一聲鳴叫,西頭的公雞比賽似的響應(yīng),彼此起伏打鳴。雞鳴犬吠為這個寂寞的山村營造了生機盎然的人間氣息。山村四季變換,在太陽的照射下,呈現(xiàn)出一幅農(nóng)耕時代的民居圖景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老屋是農(nóng)耕文化的產(chǎn)物,它靠山近水,綠樹成蔭,左邊有一棵百年柿子樹,挺拔粗壯,直插云霄,就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日夜堅守在那里。秋天,柿子紅了,像小燈籠一樣懸掛在半空中。右邊有一棵臉盆粗的核桃樹,枝繁葉茂冠如傘,一股粗壯的樹枝遮掩在房屋的一端,核桃熟了,掉在瓦上,滾到地上,意外撿到一個,便悄悄地揣進兜里,生怕主人家看見。當門有條小河,匯集山間汩汩涓流,轉(zhuǎn)彎抹角流向任河,奔向漢江。離院子五十米處有口水井,清澈透明,是整個院子的生命之源,每逢過年過節(jié)大人們敬香燒紙,淘井補漏。水井很有靈氣,天旱不干枯,下雨不滿溢,始終保持著一定的恒量,滿足院子二十多口人飲用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老屋坐西向東,太陽一冒出山頭,第一束光芒鉆進堂屋,房間光彩煥然,家具也變得鮮活起來。清晨炊煙從老屋上面裊裊升騰,宛如一條舞動的白綾,在樹梢上縈繞,微風過處各家各戶的炊煙與薄霧糾纏在一起,自由自在地向山野、向遠方飄逸而去。不一會兒隊長在對門吆喝“上工了”!只見五六十個男女陸陸續(xù)續(xù)鉆進了包谷地里,淹沒在綠色的叢林中,聽得到勞動中的歡笑聲,卻看不清人的模樣。下午太陽從西方射來陽光,透過窗戶進入房間,整個房屋開敞明亮起來,土墻房頓時變得揚眉吐氣。若遇晴天十五夜,明月照在半墻上,樹影斑駁,隨風搖曳,父親搭個小板凳兒,賞月品茶,清靜而愜意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老屋坎下和屋后都是菜園子,雖然沒有小城鎮(zhèn)的繁花似錦,卻有山間的田園野趣,又得母親的精心種養(yǎng),兩塊菜園子充滿著無限生機。母親在里面種著各種各樣的蔬菜,想吃什么種什么,吃完一茬,再種一茬,一年四季都有鮮菜可食。父親在地邊栽了幾棵果樹,五六年過去只長樹不結(jié)果,母親對父親說:“你栽那果樹有啥用,何不把它砍了,免得荒地。”父親是個樂觀主義者,笑著對母親說:“怕啥,今年不結(jié)有明年,明年不結(jié)有后年,是樹都要結(jié)果的。”過了一年,果樹真的開花了,果實一天天變大,壓彎了樹枝,父親用木棒支撐在樹枝下面。果子快成熟了,院子的細娃兒時刻惦記著,用石頭擲,用桿兒奪,果子在樹上提心吊膽的長大,待到成熟時所剩不多了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老屋給我們從小到大帶來歡歌與笑語,也留下許多悲痛與憂傷。在缺衣少食的年代,母親長年累月在隊里干活掙工分,天天勞動卻分不到多少糧食,每年都要缺少三四個月的口糧,母親的臉上吃了上頓找下頓的憂愁表情,我們心領(lǐng)神會。母親是家的精神支柱,她一發(fā)愁,全家都不安,每次吃飯總是把干的給我們,自己喝稀的。弟兄倆略知大人們的苦楚,卻無法分憂解愁,唯一能做到的不惹事、不打架,主動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(wù),讓母親盡快高興起來。父親是國家公職人員,遠在他鄉(xiāng)工作,每次回家都要帶回一些饅頭、糖果之類的食品,所以我們盼望父親回來就像盼過年一樣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,生活光景也一年年變好。1980年,父親退休了,弟弟春平高中畢業(yè),遺憾的是高考僅一分之差落榜了,巨大的打擊使活潑好動的他性情變得沉默寡言。父親把吊腳樓一間閑置的房子騰出來,墻壁上糊滿報紙,兩塊木板支了一架床鋪,再把一張柴桌子放在窗口邊,那時還沒有電燈,母親就把土墻剜了一個洞,里面剛好放一個墨水瓶做的煤油燈,權(quán)作春平的小書房,隔壁是豬圈,上廁所也非常方便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自從春平搬進書房,很少邁出大門。每天飯做好了,母親就端去,估計他吃畢了,再去把碗拿上樓。有一次母親要出門,便拿出兩個雞蛋對我說:“下午把雞蛋和包谷米飯炒在一起,給平娃子端去。”母親回來第一句話就問:“平娃子吃了沒有?”冬天,母親隔三岔五地端一盆熱水讓他泡腳,父親常常在他書房門外探望:“餓不,冷不,想吃什么,我去買。”春平總是以一個“不”字低聲回應(yīng)。不知為什么那時的春平特別好哭,若是飯菜鹽咸了,辣椒多了,或者洗腳水燙了,他眼淚水一滾就出來了,家里每個成員在他面前都是小心翼翼的,生怕他又哭了,總是像哄小孩子一樣照顧著他的生活起居。一天,父親焦急地對我說:“平娃子整天不出門,又不說話,有啥辦法呀?”那時我已經(jīng)是龍?zhí)豆绨朊摦a(chǎn)干部了,我回答父親說:“不要緊的,他整天讀書學(xué)習(xí)就是在找辦法。”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山村的夜晚一片漆黑,只有春平書房的小窗子還散發(fā)著微弱的亮光,有時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。夜深人靜,山鄉(xiāng)沉靜得讓人窒息,柿子樹上的貓頭鷹不時發(fā)出“哇哇”的叫聲,仿佛在陪伴這位高考落榜生繼續(xù)深造學(xué)習(xí)。不知他從哪里找來過去皮紙印的論語、孔子等破爛的書籍,翻來覆去地讀,讀累了就寫,寫累了又讀。我們也不敢問他學(xué)的什么,寫什么,問多了他會哭的。過了兩年他高興地告訴我,他的處女作中篇小說《鄭家女子》在《丑小鴨》發(fā)表了,從此之后他的情緒變好了,再不見哭了。在吊腳樓的書房里他寫的草稿足足裝了兩大箱子,多是出版社退稿,盡是長篇小說,看到一堆空墨水瓶,簡直難以置信,他不是在用墨水,而是在喝墨水。從那以后,他陸陸續(xù)續(xù)在全國文學(xué)刊物上發(fā)表中短篇小說數(shù)十篇,開始在紫陽縣小有名氣了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1985年我們倆弟兄離開老屋,相隔半年時間都調(diào)到縣上工作了,我在縣委,他在政府。母親第一次到縣上看我們,有人問:“大娘,你兒子在那里工作?”母親指著縣委大門說,老大在這個縣工作,指著縣政府方向說老二在那個縣工作。在母親眼里縣委和縣政府是兩個不同的縣,一時傳為笑話。又過了十年,春平離開紫陽縣,前往上海闖蕩,開始了他人生最大的轉(zhuǎn)折。在上海寫作十年,碩果累累,出版發(fā)行長篇小說十幾部,被安康學(xué)院引進回來,一直奔走在教學(xué)和創(chuàng)作的兩條路上,成了現(xiàn)在的他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鄉(xiāng)下老屋承載了一個家的歷史,我們在里面生活,在里面長大,在里面娶妻生子。父母在老屋里熬過了艱難的歲月,度過了衣食無憂的晚年時光。去世后,我們把他們安葬老屋后的菜園里,終年守著心愛的小茶園,時刻望著他們親手建造的土房子。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父建吊腳樓,兒記以為志。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,我回到老家,環(huán)顧老屋,一切都那么熟悉而又那么陌生。院子里只剩兩戶人家了,昔日的柿子樹、核桃樹不見了,滿目滄桑的老屋雖破舊不堪,卻依然依偎在山梁上,像是一位孤獨滄桑的老人,企盼著遠方的兒女歸來。屋檐下兩棵水杉樹是我親手所植,現(xiàn)在已有水桶粗了,高高矗立于老屋之上,默默地看守著我們家的老房子。吊腳樓的書房已結(jié)滿了蜘蛛網(wǎng),墻壁上泥土一塊塊散落,塵灰布滿一地?吹竭@個又小又矮,又臟又濕的書房,撫今追昔,不禁讓人肅然起敬,是她成就了一代人的作家之夢。 FjA安康新聞網(wǎng)

          (責編:殷婷)
          青青青亚洲视频,国产一级国语一级毛片,亚洲4444在线观看,日韩国产中文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老司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
              1. <ul id="y1npg"></ul>

              1. <ul id="y1npg"><th id="y1npg"></th></ul>